許多威士忌廣告都會以「獲得 XX 競賽高分/金牌」為宣傳,但是每支酒中間真的存在那麼顯著的差異嗎?競賽評分就代表完全的客觀嗎?就一起來看看《酒徒之書》作者邱德夫的意見吧!
「長期支持我們的威士忌愛好者,非常高興的向大家宣布,我們代理的酒在今天公布的《威士忌聖經》中,獲得了95分的高分。這項高分榮譽,不僅代表了我們團隊精準的選酒能力,也代表了酒廠對於台灣市場的重視,未來我們將會更加努力,為酒友們爭取更多的好酒……」
每年 10 月《威士忌聖經》(Whisk(e)y Bible)上市,總會在酒友、酒肆間掀起一股腥風血雨──嗯,我是說街談巷議。以 2019 年版為例,William Larue Weller Bourbon(97.5 分)、Glen Grant 18 年(97 分)和 Thomas H Handy Sazerac(97 分)分別獲得前三名,但是台灣酒友對美威實在不熟,很難去評論1、3名,至於第2名的Glen Grant,又是清雅恬淡的波本桶,與厚重結實的雪莉桶主流相距甚遠,也激不起太多漣漪。
2020 年版更叫人大吃一驚,不僅前三名都是美威,而且全都來自 Sazerac 這間公司,對於蘇威的擁護者而言真是情何以堪!雖說如此,書裡的評分依舊引發關注,尤其是獲得相對高分的酒款,很容易被拿出來當作行銷利器,在店門口、酒款旁或是社群媒體上大肆宣傳:「恭喜!我們的XXX 獲得《威士忌聖經》95 分的高分!」
先來談一件趣事。話說我於撰寫《威士忌學》期間,原本擬將「國際烈酒競賽」納入書中,因此事先收集了資料並完成其中一部分。在我們熟知的各項競賽中,成立於 1969 年的「國際葡萄酒暨烈酒競賽」(International Wine & Spirit Competition, IWSC)歷史最為悠久,向有「酒界奧林匹克大賽」之譽,競賽規則很透明的在官網上公佈。只是近日比對 2018 年與 2019 年的資料,突然發現競賽規則做了改變,獎牌名稱稍有不同,但大幅提高各級獎牌的評分,如下表所示:
IWSC 直接在獎牌上標註了評分級距,讓酒廠、酒商刊登行銷廣告時無所遁形。在 2018 年以前,假如酒款得到金牌,獎牌 logo 旁寫上 90∼92 分已經不夠威猛亮眼,何況是銀牌的 80∼85.9 分或是銅牌的 75∼79.9 分,實在很難拿出來誇耀。
若與其他標註評分的競賽比較,如網路上擁有極大聲量的「麥芽狂人競賽」(MMA),這種偏低的分數作為廣告行銷簡直有點丟臉。顯然 IWSC 也意識到這一點,於是在 2019 年做出調整,銅牌以上的分數直接調高10分左右,甚至創造直上滿分的「特級金牌」,讓金牌以上的酒款擁有百分百的無上榮耀。
反對評分的理由
對於從小在「分數」中長大的酒友來說,評分的重要性不可言喻, 尤其是我們這些戰後嬰兒潮們,經歷過「少一分、打一次」的填鴨教育, 對於分數更是斤斤計較。不過威士忌的評分充滿爭議,不是每個品飲者都願意給出評分,事實上,平日實際執行評分的品飲者如鳳毛麟角。
反對一方認為,品飲是一種純粹個人的感官體驗,從品飲的環境、陪伴品飲的人、溫度、濕度、聲響或燈光,身居週遭充滿太多太多可能影響體驗的變因。將這些意識中或潛意識下的經驗,化成分數去總結, 猶如在充滿複雜變數且持續流動的條件下,為短暫的感官經驗建立起量化標準。
由於每個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處在不同的情緒和身體狀況,這種量化標準不具有科學上的重複意義,也難以達到一致性,若以相對極短的經驗去為某支酒下定論,其實是非常不公平的。
此外,許多嚴肅的品飲者也主張,評分者常常採用挑剔缺點的方式去評鑑酒款,而非挖掘優點。他們認為,每支酒都有人喜歡或不喜歡, 站在撰述人的立場,與其雞蛋裡挑骨頭,更應該去尋找出每一款酒值得欣賞的部分,讓消費者享有更深一層的認識。
更何況威士忌傳承數百年,每一款酒都包含著酒廠的歷史、典故和製酒人的心血,評分會讓一般消費者無視於這些付出,只濃縮成簡單的數字,甚至與價格合併計算其 CP 值。這些作為,毋寧是某種對威士忌的不敬或褻瀆。
除此之外,評分者通常以一杯 20、30 cc 的酒,可能剛剛開瓶,也可能開瓶許久,或是已經倒進酒杯裡氧化很長一段時間,便為整瓶、整桶或甚至數十萬瓶的整批次酒下定論,可說以偏概全之至。酒友們應該都有類似的品飲經驗,一瓶酒從開瓶到飲盡,其香氣口感都可能因氧化程度而緩慢變化,我們也可能因此而轉變喜好程度,中間任何一個時間點擷取的片段都不完整,當然也就不具代表意義。
分數,是非賣品
以上的論證都沒錯,一針見血的指出評分的缺陷,其中對「非一致性」的質疑是支持方無法迴避的最大問題,但也不是沒辦法克服。
網路上累積最多評分紀錄的品飲者絕對非瑟佶大叔(Serge Valentin)莫屬,統計到2020年5月,威士忌品項已經超過15,420筆。他在網站中說明, 為了達到評分的一致性,他遵循一套行之十數年的辦法,包括:
- 在家中相同的位置與相近的時間試酒。
- 評分前先快速喝一些基本酒款來校正感官,如雅柏10年或高原騎士12年。
- 將風味、酒齡近似的酒款放在一起試,酒體由輕至重,泥煤款通常擺在最後。
- 所有的酒款一字排開,全部倒入相同的酒量,按順序一款一款的聞, 而後一款一款的喝,加點水再喝一遍,反覆確定後才寫下最終的評分數字。
最重要的是,瑟佶大叔持續提醒讀者,「分數」只是他對一款酒的意見表達方式,或是用來快速喚起自我記憶,讀者不需要四處搜尋他的高評分酒,因為他的喜好無法替代他人,唯有自己的感官確認才是最終評判。
除了一致性,另外還有公正性問題,唯有不偏不倚的評分才能被眾酒友所接受。瑟佶大叔的評分一直為眾人接受,原因在於 Whiskyfun 網站完全獨立經營,不出書、不包桶賣酒,所以當然也不賣分數。與他相較,《威士忌聖經》的分數就存在爭議,尤其是冠軍酒款時常讓人大吃一驚,都大大折損了分數的公正性。
就公正性而言,如我一般的評分者須戒慎恐懼,更須把持許多重要關節,尤其是被酒商視為達人、KOL(意見領袖)時,免不了接受各種禮遇,此時打出來的分數必須禁得起考驗。讀者的眼睛可能被矇蔽一時,但不會被矇蔽一世,比對評分者經年累月的分數和評語,自然可看出其中端倪。
本文摘錄至《酒徒之書:喝懂、喝對!威士忌老饕的敢言筆記》。寫樂文化
作者:邱德夫
夯透半邊天的日本威士忌真的來自日本?台灣自產的威士忌CP值如何?迷人的海洋風味跟海可能搭不上邊?冷凝過濾和焦糖色素是行銷毒藥,但真的影響風味嗎?來看實驗!
老饕瘋搶的「單桶」、「原酒」其實缺乏法規定義及保障?一瓶威士忌的成本算給你聽,價值攤開來剖析!
24 個威士忌迷思+8 個品飲法門,來自工程師的縝密研究,從製程到投資,用科學數據解開謠言和酒商行銷之謎
購書連結:點我購買 >>
看了這篇的人也看了:
[威士忌知識] 什麼是「執杯者Keeper」?Keeper就是威士忌達人嗎?
[威士忌知識] 初學者必學!威士忌品酒的基礎方式
[達人專訪] 美國經典波本- 野火雞Wild Turkey首席釀酒師Eddie Russell專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