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開Trio Bitters的大門,被人們尊稱為「調酒教父」的王靈安老師親切的招呼我們。身為有超過40業界經驗的大前輩,王老師親切隨和、絲毫沒有架子,只見老師拿出杯子,幫我們倒上了百齡罈17年,緩緩的開了口…
同樣經過了悠長時光的淬煉,王老師和百齡罈17年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?
王老師當初是怎麼踏進這個業界的?
在我們這個年代工作機會不多,不是要技術,就是要體力。我在國中二年級時生病,家裡決定休學,後來就再也沒有去上過學校了。那時候要去美國,餐飲業門檻比較低,就去做了吧台。以前的吧台就是穿個西裝切水果、煮咖啡,然後自己對吃喝也是有興趣,就這樣做這個行業。
大家都說我是台灣第一個拿到美國調酒執照,但其實絕對不是第一個。因為那時想工作就要有工作證,一定也有為了打工之類,在我之前就考了執照的人,只是說不定後來其他發展更好,也不在乎這個執照了。
我大概是 1987、88 年從美國回台灣,剛好公賣局開放洋酒進口,酒商開始需要一些訓練的人,我也就當了段時間的品牌大使,真的是運氣。
老師做調酒師做這麼久,超過40年的年資台灣業界幾乎無人可達,很多人早早就退休了。是什麼原因讓王老師可以堅持這麼久的時光?
說堅持好了,其實找到一個可以做得最稱職、最拿手,又能夠交換生活的工作,就會繼續做下去。可能我真的懂些竅門,因為有些酒我一看就會記下來,而且我的口味也很敏感。
中間也有試過別的,但回到剛剛講的我學歷比較低,能夠選擇的機會不多。我算是用自己會的事,衍生出一些其他的工作。
從做調酒、當品牌大使、開了幾間店,其實都是同一個東西的延伸。最近我對咖啡很感興趣,或許未來也會做相關的東西喔(笑)。
百齡罈17年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時光淬煉,對老師來說,這是怎麼樣的一支酒?
其實百齡罈我已經喝很久了,像我們早入行的人當初喝的酒當中,百齡罈是比較順口的。尤其17年的性價比很高,以這個年份、這個風味來說。
很多人會攻擊台灣人說「啊~台灣就是看CP值、CP值。」但是物超所值就是好東西啊,我一直覺得百齡罈17年就是物超所值的好東西。
怎麼樣的酒是好的?第一個希望他有層次,它需要有複雜度。百齡罈17年有複雜性,不是喝下去就只有一種味道,有著很「輕巧」的層次。
再來就是「平衡」,好東西需要有平衡,百齡罈17年入喉是完整的、很豐富,而且喝起來沒有壓力,這就是好的平衡。
最後,我還是很信任「年份」。時間是唯一真實的價值,一款酒躺在木桶擺了超過17年,能等到讓我們來喝已經很不容易了……17年幾乎是一代,這個時間對我來說還是很有意義的。
台灣有一些威友特別偏好單一麥芽威士忌,但其實百齡罈17年這類調和威士忌也相當優秀,就像三重奏也是樂器間的調和一樣。不知道老師如何看待調和式威士忌?
其實就好像爵士樂中的Solo,你要一個人就能出專輯是很難的,沒有幾個人能做到。一定是要有兩、三個人不同的對話、調和、共鳴。所以我的店名取名「Trio」,就是因為我喜歡爵士樂基本三個人的形式,好的爵士樂你會知道偶而哪個樂手是主角,然後整體做出好的「共鳴」,就跟調合式威士忌一樣。
台灣有個趨勢是大家只喜歡「有個性的」,但有個性就是好的嗎?如何把不同的個性調配,讓他們可以共鳴其實是很難的,所以「調配」真的是個技術。
老師最喜歡怎麼喝百齡罈17年?
我都純飲,我想要喝到它的原味。
有的時候去酒吧喝酒,bartender總是忍不住會削個大冰塊給你,這是大家的一個習慣。但要知道「沒有溫度就沒有香氣」,冰塊就會把香氣壓住。
有些還不錯的酒加了冰塊反而變的更刺激,因為它的香氣、平衡被冰塊壓住,導致刺激反而更直接。我們如此在乎的那麼多香氣,被冰塊壓住不是很可惜嗎?
所以我最喜歡常溫的純飲。
跟百齡罈品牌大使Ryan拍的影片中,有教了一個加水的漂浮喝法,蠻少見的,可以請老師介紹一下這個喝法?
真的很少見嗎?(笑)其實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方法,蠻久了…我以為大家都知道。
*小編註:大家可以參考影片04:12,使用shot杯、在水上面漂浮威士忌的喝法。
用這個喝法,酒精刺激感會幾乎沒有,但香氣都在。你一樣可以喝到酒原本的香氣,但千杯不醉的感覺,如果是酒精度強一點、嗆一點的酒喝起來會很舒服。像百齡罈17年已經很順了,就可以更輕鬆的享受香氣。
大家回去一定要試試看!
就如同王老師所說「時間是唯一真實的價值」,時光除了淬煉出豐富的人生經驗,也化作我們杯中的美好。
讀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-
「威士忌人生」昇皓老師帶你品飲威士忌聖經97.5分風味- 百齡罈17年